(作者:周庆华)
当女儿确定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时候,我欣慰地对她说:“从此,你将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,自由翱翔在理想的天空里,爸爸、妈妈祝福你的明天更加明媚辉煌!”虽然女儿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,然而,回首陪伴女儿一同成长的十几年岁月,我想说的是女儿和其他孩子并没有区别,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美玉,只要家长用心呵护、精心培养、耐心启发,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一个志怀高远、不负韶华的莘莘学子。一篇文章这样写到: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美玉,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,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,结果,这块美玉在他的锄头下慢慢地变成了一块石头,越来越失去其价值。孩子们正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块美玉,让他变成一块美玉,还是变成一块普通的石头,在于父母做了怎样的选择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,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,“言传不如身教,身教不如躬行”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也应不断学习,更新自己的知识,做到与时俱进。与孩子共同成长,我们责无旁贷。面对孩子的懒惰,你是选择随它去,还是尽力地去规范它;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,你是选择一通责罚,还是选择用心说服;面对孩子的成绩和进步,你是选择一奖了之,还是选择鼓励加提醒;面对孩子的失败,你是选择大声呵斥,还是选择耐心抚慰……家教中常常出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一步步改变着你的孩子,如果家长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,那么,他的人生也将发生一次次的转折,正所谓“教育无小事,事事皆育人”!现代社会,越来越多的家庭把教育问题放在首位,可是,很多家长却因为不懂正确的教育方式而困惑着,人云亦云于所谓的“教育宝典”,殊不知,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根本没有复制的可能,所以,每个家庭都要为自己的孩子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教育方式,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家教方法和策略分享给大家,让我们共同探讨一条更有效更实际的家教之路,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。
一、珍惜时间,让孩子做时间的小主人。
高尔基曾经说过,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,最长而又最短,最平凡而又最珍贵,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。在小学阶段,我教给孩子每月有一个大的规划,每周有一个小的计划,每天都有要完成的目标,这一天的时间怎么安排全有孩子自己说了算。女儿上小学时,每天中午她先回到家,我还未到家,这段时间就是她练琴的时间。等我下班回到家,她正好练完琴,完成了自己这一时间段的任务。下午放学后,她自己写作业,等我回到家,她作业写完了,我只要检查一下,签上字就可以了。剩下的时间,全由她自己支配,我不过多布置作业。双休日时,周六半天学琴、半天作业。周日要么出去玩、要么到图书馆看书、要么去打球,全凭孩子的意愿,孩子自己做的规划执行起来很容易。
二、培养兴趣,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做什么事都要按孩子的兴趣来,但要有选择的参加,兼顾过多反而什么都学不好。生活处处都有知识,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小问题提起孩子的兴趣。女儿孩提时期,我引导她背《三字经》、《唐诗宋词》等中国传统文化诵读篇章。现行一、二年级语文教材的设计就是让孩子尽快掌握常用汉字,两年的识字量达到字左右。诵读和背诵这些朗朗上口的诗文,孩子自然认识了大量的汉字。被孙中山称为“中国语言第一人”的辜鸿铭曾说:“儿童不是用大脑记忆,而是用心灵记忆。”随着年龄的增长,儿童的心灵感悟能力因为外界的干扰而递减,不得不用重复识记的方式巩固记忆。孩子大量识字之后,阅读书籍没有了文字障碍,我经常购买适合女儿读的儿童读物,如《笑猫日记》系列、《绿山墙的安妮》系列、《沈石溪动物小说》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系列,她喜欢什么就看什么,每天都能从这些中外古今名著中寻找到无尽的乐趣和精神寄托,再就是,无论工作再忙、家庭事务再繁多,我也坚持阅读,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。每逢寒暑假,我们母女俩经常“泡”在图书馆或者新华书店里,一呆就是半天,闻着诱人的书香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,享受着一场场美妙绝伦的精神盛宴。读诵和阅读之后,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,那么便开始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——写作。著名教育家、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:“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,跟仔细认识的习惯,是一种准备功夫,不为写文章,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。如果养成了,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!”为了使女儿爱上写作,我经常利用周末带着她去济宁周边、去田间地头、去泗河河滩等脚步所及的地方,观察一棵小草、一朵小花、一片白云、一只小鸟、一条柳枝……亲身感受着春、秋、冬、夏四季的变化才会有所感悟,孩子用耳去听,用鼻子去闻,用舌头去尝,用手去触摸,用脑去想,用心去感受,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观察生活、品味生活、记录生活,这样为写作积累最为鲜活的素材,果不其然,女儿在小学四年级时,她的一篇观察日记《有趣的吊篮》就获得了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。一点点进步,一点点收获,孩子渐渐地爱上了写作,因为阅读量的增加和写作能够力的训练,她的作文常常有异于别人的创意表达,这印证了叶圣陶先生说的话:“生活如泉水,文章犹如溪水,泉源丰盛而不枯竭,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。”小学时,女儿的字写得不是很工整,为了让她喜欢练字,我就买来两本字帖,她一本我一本,她练楷书,我练行书,母女俩坐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就起来,练完后互相评价与鼓励,共同提高写字水平,坚持下来,她的字越来越漂亮隽秀。其实,“学霸”并不都是死读书的人,女儿最懂得劳逸结合,每当学习累的时候就去外面散散步、弹弹钢琴,决定“命运与前途”的高考时刻,我们母女还和她的爸爸玩了几局扑克牌!女儿以极为轻松的心态迎接了这一场人生之中至关重要的“大考”。三、不要害怕挫折,挫折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“美丽”风景线。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一条笔直、宽阔、平坦的大道,布满着坎坷与荆棘。挫折使人进步、使人坚强,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社会,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,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存在着竞争的身影。许多家长好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,害怕失败,害怕不如别人,心底自然地产生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想法。女儿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学钢琴,那两个孩子进步很快,考完了二级直接考五级。我虽然听女儿弹得不怎么样,但为了自己的面子,决定让她也考五级。事实证明我错了,那一次考试,孩子没有通过。我非常后悔,一度怀疑她不是学钢琴的那块料,还想着不让她学了。没想到,我和她爸偷偷的谈话竟然被她听到了,于是,女儿暗下决心,一定把钢琴学好。我也吸取了教训,不再贪图快,一步一个脚印,不给孩子过高的目标。后来,她不仅顺利考过了钢琴十级,还屡次获得济宁赛区钢琴比赛一、二等奖,这次挫折改变了她,让她变得更加勤奋刻苦。四、善于用心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,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。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,才能因人而异、因材施教,寻找到培养孩子成才成长的“王道”。然而,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唯一,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,性格特点不同,发展水平不同,存在明显个体差异,所以,千万不要去模仿、复制别人的人生。总有人问我,你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,我常说,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,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,就算是双胞胎也不一样。我们要做得的就是捕捉孩子的闪光点,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,尊重和理解孩子,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进取心。一定要记住:适合别人孩子的教育方法,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。五、重视语文素养养成。“得语文者得天下”这句话广为流传,直观说明了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。对于基础牢固的孩子而言,字词、句法、诗文素养的背诵都不是真正的难点,语文最难的莫过于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理解和作文,换句话说,语文就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,而语文素养养成,方法在课内,功夫却在课外。语文素养的养成第一要务在于多读书、读好书。我认为,读书不一定非得做读书笔记,但是要注重口语的交流和探讨。语文学习实际上是把课内学到的阅读、分析、理解、概括等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,视野从书本延伸到书外,从学校拓展到社会,学生的阅读范围不仅仅限于教科书,课外书、报纸、杂志等都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优秀素材。一开始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,一定要从亲子阅读开始,父子、母女共读一本书,时间一长,孩子自然把看书变成了个人习惯,知识面广了,阅读能力也渐渐地提高了。其次,语文素养的养成在于热爱生活,生活也是一本有趣的书。家长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,用心读懂“生活”,才能从生活实际中日积月累。生活中,每天都有新鲜事,如神舟九号飞天、奥运健儿夺冠、港珠澳大桥通车,还有许多国际上发生的大事、新奇事,这些都成为我们家庭中津津乐道的“谈资”。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”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: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,注意吸收和积累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,在生活中学习语文,在生活中积累语言。再就是,一定要鼓励孩子写作,写作是训练语言文字最好的方法,生活中处处皆文章,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,我让女儿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,当她对生活中的某事有所感悟或者对看到的文章中有所灵感的时候,马上记录下来,灵感转瞬即逝,及时记录下来,便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和源泉。最后,学习语文还要勇于质疑,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,看书要有自己的判断,还要学会独立思考,有一回,女儿在读《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》的时候,发现了书中的错误:编辑居然错把马克吐温的《百万英镑》编进这本书里,我鼓励她给出版社打电话,虽然只收到了编辑的两声“谢谢”,但对她而言却是非常大的鼓励。六、理科学习务必注重思考,学会举一反三。学习数理化这一类学科,一定要用心思考。女儿绞尽脑汁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一道难题,我看得到她的成就感绝非一般快乐所能比拟。学习新课前要预习,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,然后找到自学时不能理解的知识点。老师上课时,用心听讲,重点的地方记笔记。在教师的指导下,进行巩固和训练,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课后练习要讲究方法,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不同。建立错题本,复习时经常翻看,想想为什么错,怎样避免再出错。朋友们,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耀眼的恒星,为每一个家庭带来了光明和真爱,我期盼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着关爱与责任、快乐与健康、知识和文化,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,让每一棵幼苗都能茁壮成长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。(注:本文作者为济宁市兖州区军民学校教师)编辑:张鹏王雯/审核:梁超
终审:赵旭/监制:刘建
兖州区融媒体中心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邮箱:
qq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