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——广告推广————
回忆高考
作者:张伟华
现在六十岁上下的人,可能还记得,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,我国就停止了通过高考的招生办法。年10月21日《人民日报》为此发表题为《搞好大学生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》的社论,这个消息的播发后激发了千百万热血青年。
从那年起,全国的高等学校招生将不再采用以往由单位和组织推荐的方法,而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生,统一考试。招生对象包括应往届高中毕业生,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、择优录取的原则,实行自愿报名,也包括年文革以来的高中毕业生。
此时,我正在大队当民办老师,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,满怀信心地到公社学区(公社中学)报了名。开始报考的是大学本科,一个月后,为了早点出来(走出农村),我们几个民办老师到公社学区把报名改过来,由本科改报中专。终于到了考试时间年12月25日,我们的考试地点是我原来读的高中——红岩中学,也是我高中毕业后再次踏进学校的大门,考试时间二天,考的课程是: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理化。考试完后,就回到家里,继续当民办老师,过着农村人的生活,没有把高考当回事。
那时,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,每天要上4~5节课、备课和改作业,时间已是够紧的了,同时早上还要割草给牛吃,自己看书的时间就少得可怜了,一般要在晚上11点后才能有时间看书复习。
时间到了年2月。我们队上的人到关王庙(红岩公社所在地,是附近几个公社的货物集散地)赶集,在横路上,看到了公社所公布全公社高考上线人9个人名单的光荣榜(是我公社高考上线人数最多的一次,以后的年份再也没超过。)。他们回家后就把这消息告诉我,第二天我就到公社看到了,我真的考起了!是我家祖祖辈辈第一个考起学校的(10年后我的小妹妹又考起了),同时也是我们大队第一个考起的!
不久也就是2月下旬,收到了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,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,作为农村青年那种难得的高兴,是城里人不能理解的。接到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自己成为干部,跳出农村的人,我全家人特别父母亲都很高兴,感到自己家终于有人能在城里了。年3月5日,我和姐夫一起坐湘林的货车到灶市火车站(即耒阳火车站)坐火车,把我送到学校。
网名:天山,真名:张伟华,年出生于安仁县金紫仙镇金紫仙村(原豪山乡廖家村),年冬参加高考,年12月毕业分配在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(原涟源钢铁厂)工作至今。本文系40年之回忆之二。
安仁在线投稿邮箱:
qq.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