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
写在前面
师兄师姐说
牛轧糖心理经验分享第六期的主咖:青柠师兄,凡尔赛1号选手,文宣担当,气氛担当。用第二期凡尔赛2号选手国栋师兄的话,青柠老凡尔赛了!
青柠师兄基本情况:深大,商科,三跨,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专硕,初试。看到他写经验分享,想起来去年这个时候就已经一起配合了。
有一次,看到他在朋友圈发他的文案,当时留言:上课讲的复盘了吗?赶紧好好看书去,考上了经验分享来写文案。
他回答:考上一定。
一年后的今天,终于愿望达成!
这一路被这个凡尔赛大师折磨着,日常丧丧丧是常态,3-7月份前期还好,除了上课交流很多外,平时看书也是紧锣密鼓,没有过多丧言丧语。
暑假开启凡尔赛丧丧丧模式,各种焦虑和压抑亟待解决。
日常,上课互动数他活跃。
考完专业课在群里嗷嗷叫:“太差了,太差了”。
考完认真问他到底咋样,还恬不知耻说“自己要边工作,边二战了”。
结果成绩出来分。
出来成绩后,因为一直没有公布复试线,又开始胡思乱想,非得要问能上的概率,上不了就要跳湖,跳楼,不活了。
复试完,又开始嗷嗷的说:“和父母哭,看调剂也都看不上,所以打算二战人大”。结果总排名top10。
录取名单不公布,就是不死心,三天两头跑来问。
这货,终于稳了,被录取了!!!不用被追问,被打扰了,被天天丧言丧语萦绕耳畔了!!哈哈哈,不容易!
02.
正文部分
个人感想
很早的时候就决定去考研,最早是计划考人大国商,算是本专业对口,后来觉得数学很累,选择了人大心理,希望捡漏专硕(标注:捡漏是不存在的),今年专硕确实爆炸了,这也为我后来心态爆炸埋下了伏笔。
大二到大三的暑假决定跨考心理,大三上学期看了普心,发心,教育。
大三上学期结束后,寒假回家开始看书,3月份报了师兄师姐的课,从这时候开始就意识到,没有退路,毕竟这个班是针对人大的,一旦报了,我深知就代表一条路走到黑了。
3月开始备考,在家状态很差,对我心知肚明,所以我不会苛求每天必须学10个小时那么夸张,而是选择任务导向,不同的课本有不同的任务分配,每天完成读两章或者一章的心理学课本任务,之后自由玩。总体来说是比较宽松的。
但是宽里也严,卸载微博,关闭朋友圈,删除了豆瓣之类的APP,每天早起必须先看书,不能玩手机,为此设置了锁机程序,晚上11点到次日上午11点,手机不能使用,必须完成当天的任务——通常是两章心理学内容,结束时间差不多正好是十一点,下午继续看另一章,如果是实验心理学这种一章内容多的,一天看一章也可以,做好计划表,安排好进度。锁机程序很关键,我后期每天都在锁机,基本上都是晚上十一点到次日上午十一点,下午十二点到五点,晚上六点到十点左右。期间很难玩手机,只能看书背书,这很好地保证了我的进度,不会落后别人太多。
专业课进度
总体来看,专业课进度是34月一遍,56月一遍,78月一遍,我是那种看书比较快类型的(我也知道有些小伙伴看书很慢,认真啃的那种也考上了,所以这个看个人学习风格),总体上把专业课过了三遍,期间习惯了在家的节奏,回校后反而不适应。
9月份回校,回校准备期末考试,差不多九月下旬才有空看书,看了甘怡群老师的统计,写的通俗易懂,之后背了普心,发现普心很难背,真难背。
10月份开始选择时间导向,每天必须学到足够的时间,通常上午3h,下午34h,晚上34h,用时间堆成绩,期间计划自己做整合笔记,每天写框架,然后填充各本参考书的内容,完成了五六本书,后期意识到自己进入了歧途,紧急刹车,这时宛如梦游者醒来,距离悬崖峭壁只有一步之差,不禁头冒冷汗心里后怕——因为自己是跨考,都十月份了,竟然只背过普心,荒谬至极,于是放弃做框架,直接上手背书。
11月后继续背书,每天背一些anki,好处是任务可以量化,这是一个指标明确的背诵过程,所以虽然痛苦,但是反馈是即时的。但是anki缺陷很大,零碎的知识缺乏体系,后期发现这个问题,距离考试只剩下一两个月左右。于是,我赶紧跟师兄师姐交流这个事儿,听取建议:对着参考书捋了一遍体系,在脑中形成框架。
11-12月师兄师姐给做了7套模拟,高质量的模拟题真的真的很关键。其中有一次模拟题量很大,当时大家都在小组里吐槽,不过后来实际考研中题量非常大,我觉得是等同模拟中的那一次,现在想想后怕,不过还好模拟到了也是万幸。
12月心态逐渐崩盘,一是发现时间进度赶不上期望,总会觉得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学习进度,二是苛求完美,但完美永不达成,这也导致自己愈发绝望,背诵过程中哪怕有一句话漏了也觉得失落万分。其实本身对于自己考人大这件事持有悲观态度,意识到有人报名专硕就给自己判了死刑,心想能人太多,我何德何能?
考前一周,越发心慌,书都背不下去,每天都在惴惴不安,早上起床越来越晚,身边不少人考研出了心理疾病问题,曾经陪一个朋友去看了精神科,自己心里也有点后怕,只能坚持下去,心想名都报了,起码去感受一下氛围。
12月上考场,25号晚上心里烦闷,去买了一个菠萝,到了半夜舌头酸麻,第二天晚上买了一盒菠萝蜜,到现在记得当时的心情,在一个狭小无窗的房间里,只有通气孔嗡嗡的闷声,我坐在床上大啖水果,一字一句、一页一页的翻书,心里怀着必死的信念,明知这里走下去可能是一个很坏的结局,但事已至此,我们做什么、哀叹什么,都没有意义,我已经站在这里,而我将要做什么又会进一步塑造我的存在面貌,我虽然所作所为是没有意义的,但是在没有意义的生活里开拓、去面对,似乎才是生活的本质。
总而言之,我做好了失败的准备,上场后发现题目难度是有的,总体来说是中度,不过作为一个跨考狗复习一年来看,真的没有网传的人大心理偏、难、压分这一说,有两道题是有点偏,但实际上是不难的,可惜的是,我准备的并不充分,有很多题我没有把握,只能做好最坏的打算,心想:就这样吧,whatever。但后来的+的专业课确实出乎意料的达到了当初师兄师姐给的设定。
出结果前,我问自己到底会怎样,脑中浮现的都是连国家线都不过的结局,出分后狂喜令我眩晕,一整夜都在激荡心情,复试有惊无险,尽管也出了一些波折,但也在名额之内,到了如今,似乎一切都回归正轨。
后知后觉
最近看书,咀嚼过去的几个月,一时间觉得人生如梦,大悲大喜间,仿佛照见了泡沫空花般的茫然与悲怆,那天我和一个师弟在餐馆前坐下,点了一锅滋味熏辣的菜,吃到最后谈起未来归宿,他慢慢讲着将来如何如何,眼里充满希望与憧憬,身后月亮照旧一样圆,我瞬间意会到了北岛念过的那句话:
“那时我们有梦,关于文学,关于爱情,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,如今我们深夜饮酒,杯子碰到一起,都是梦破碎的声音。”
这里的杯子是现实,梦如平湖惊雷骤然惊醒,北岛说透了我们的生活真相,但又意在言外:梦碎后,我们该怎样去做,去面对这真相?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,但至少,我明白了自己的选择。
后记
青柠师兄这么丧,这么不自信,这么容易焦虑的人,都考上了,你也快快别自我怀疑了!!
这么丧这么搞笑,这么可爱的牛轧糖大佬宝藏青柠师兄,快来pick吧!转发任何一篇和自己背景相似的牛轧糖上岸的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,可以获得所属师兄师姐的一份指导!
课程和辅导咨询,请后台留言或者加师兄师姐15
我们是一群各大高校的硕士博士,总部暂且在北京,我们有人考过公务员、有人部委选调生,有人留在高校当老师或者导员,有人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老师、有人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教练,有人经历过各大外企、国企、互联网、事业单位的产品、用研、运营、HRBP、市场;有人正在读硕士,有人在国内读博、有人去了国外读博、有人是考研党,有人是保研党、有人硕博连读;不管我们是谁,和你一样,我们都是心理人,我们通过读研、读博成了不一样的我们!我们有心理学的知识,不仅限于考研、考博那几本书和浩如烟海的文献,我们还有你后来想成为的职业人和心理人,总之,我们有专业,我们有故事,你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