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人民检察院昨天
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是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集中整治的“六大顽瘴痼疾”之一。近年来发生的“孙小果案”“郭文思案”“纸面服刑案”等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案件,引起社会高度
影响查纠整改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深刻,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。对整治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重要性、紧迫性认识没有跟上,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不积极不主动,对整体工作未思考未谋划,准备不足沟通不够,造成工作被动、推进缓慢。对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的表现、特点、规律分析不够,没有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,造成工作举措针对性不强,工作重点不突出,力量分配不科学,工作成效不明显。
?进一步强化认识,增强政治主动性。抓实抓好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整治工作,树立正确的检察监督观念是前提。一方面要坚持整治的正确方向。教育整顿整治的是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,但是依法依规的“减假暂”仍要全面开展,不能因为害怕承担司法责任,对符合“减假暂”条件的罪犯不提请、不审查、不裁定,导致罪犯非正常死亡,从“乱作为”转向“不作为”,从一种倾向转向另一种倾向。检察机关要切实加大力度,督促纠正错误做法,确保罪犯依法依规获得减刑、假释、暂予监外执行。另一方面,要坚持刀刃向内,全面审查检察履职情况。教育整顿是对司法机关的一次全面体检,检察机关也不例外,要通过组织自查自纠,以及分析司法行政机关、审判机关存在的问题,反思检察履职不到位问题,不断改进持续提升,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。
?进一步细化措施,提升整改针对性。要充分发挥巡回检察制度优势。实践证明,监狱巡回检察是发现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的有力武器。各地检察机关要把查纠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和监狱巡回检察有机结合起来,不断发现并解决“减假暂”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。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职能作用。紧密结合“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侦查百日攻坚行动”,加大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工作力度,严肃查处违法办案等司法腐败问题,为教育整顿提供有力的检察履职支撑。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全程同步监督优势。在刑罚变更执行的全过程,紧盯“九类重点案件”,分门别类建立台账,对重点人员、重点问题“过筛子”,严把事实关、证据关、法律适用关,逐一明确整治责任人、时间表、路线图,确保问题整改到位。
?进一步优化制度,实现效果持续性。要以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根治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顽瘴痼疾,促进整改措施制度化、整改成果长效化。抓好建章立制,制定“减假暂”办案工作指引等制度文件,规范案件办理程序和标准,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,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,从源头上防止违纪违法问题发生,营造良好执法司法环境。通过整治违规违法“减假暂”,努力推动形成一批管系统管长远的制度机制成果,提升监督实效,促进刑罚变更执行更加公平公正。
审核:拉巴次仁责编:边索编辑:德央来源:最高人民检察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